
再往上行,路更烂了,坡大弯急,到一个过山沟的,小心地趟过一段漫水路,赶上几个老乡准备打听前面路况,其中一位竟是初中时的同学!老同学钟少海热情的邀我去他家,再有2公里就到公路尽头,就是他家门前。
这下心里有底了,底档轰油,一路爬上坡……直到一个两层石墙房,四周的山也居然敝开,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,老同学热情的招呼着,我好奇老同学为什么一直守在这个偏僻的地方,这里是周围几座山的交汇点,中间形成一个较为开阔的坝子——教场坝(这里地处川陕交界,后面的山就是川陕界山,据说曾有军队在此训练,故称此地“教场坝”)。





跟随着老同学,进到右边的山沟,溪水潺潺,清澈透凉,老同学用手捧起水喝了几口,开始给我介绍这大片大片的荒山,在我看来就是长着并不算大的也树的丛生着草的荒山,可老同学却眉飞色舞的介绍:“这是杜仲”


“这个我认识,小时候用它的叶子包着做白面莫。”
“那是黄柏,是很好的中药材,生长周期比较长……”

这名字我也听说过,但没见过,我拿出相机拍起来。原来,在我看来这些并不起眼的,也不算粗壮的树居然也是中药材,而且面积不小!
老同学兴奋地说:“我在这山上守了几十年,把周围上千亩的山地买过来,就是看中这里很适合中药材的种植。”
“这些是山上自生的?”我不禁问。
“都是我种下的!树下还有……”又是一堆我也记不住的我看来像草的药材。


“我这一脚下去不会就踩坏几棵草药吧?”我觉着遍地都是中药草,遍地是宝。

“你这山上除了药,杂草和杂木树长得也很好啊!”
“药材能长,杂木树和杂草长得更快,我还是缺资金、人力管理呀!……”
我不禁感慨:这么大面积,得多少人力!
“我这里种的药材是绿色无污染的,种的洋芋、包谷……都是绿色无污染的,一会儿给你做真正绿色无公害的农家饭。”


跟着老同学参观了他的庄园,途中还遇到几位上山采“七叶一枝花”的名贵中草药的村民,可惜相机没电了,没留下这种名贵中药材的照片……
这里绿色,甚至有点原始,污染物很难上得来呀!
不知是饿了,还是饭菜绿色无公害,老同学家的包谷?吃起来真香,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的味,更不用说山猪腊肉的那种香了……
太阳西沉,临走我才发现这里手机没信号,得赶快下山给家里报告行踪……
余世亮 2014年7月14日